招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號:HK1818)是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由山東招金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復星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上海豫園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廣信投資有限公司*及上海老廟黃金有限公司共同以發起方式設立,于2004年4月16日在*******注冊成立的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于2006年12月8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
本公司是一家集勘探、開采、選礦及冶煉營運于一體,專注于開發黃金產業的綜合性大型企業,是中國**的黃金生產商和中國**的黃金冶煉企業之一。主要產品為“9999金”及“9995金”標準金錠;主要生產工藝技術及設備達到國內**及國際先進水平。
本公司位于中國山東省膠東半島的招遠市。這里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黃金開采歷史悠久,根據中國黃金協會提供的數據,其于招遠市黃金資源約占中國總剩余黃金資源的十分之一,是國內**的黃金生產基地及中國產金第一市,被中國黃金協會命名為“中國金都”。
由山東中城宏業礦業技術有限公司承包的招金尾礦處理項目,加藥系統全部采用上海派因環境工程設備有限公司提供。項目采用的藥劑是山東中城獨立研發的**產品,采用上海派因環境提供的設備,有效成為一體,為解決黃金冶煉尾礦提供了新的處理模式,項目的啟動運用,徹底解決了招金集團一直困擾的難題。
摘錄
發布日期:2017-04-12 來源:選礦技術網
一、尾礦是引發重大環境問題的污染源
其突出表現在侵占土地、植被破壞、土地退化、沙漠化以及粉塵污染、水體污染等。
如原冶金部曾對9個重點選礦廠調查,選廠附近15條河流受到污染,粉塵使周圍土地砂化,造成235.5hm2農田絕產,268.7hm2農田減產。又如,曾被稱為新中國鋼鐵工業糧倉的鞍山,幾十年的鐵礦開發帶來明顯的負面效應。其中*為典型的是在鞍山周邊形成了30多km2的排土場和尾礦庫(6個),這個全國**的排土場和尾礦庫內幾乎寸草不生,就像一個人工造就的巨大戈壁、沙漠,同時它也成為鞍山**粉塵污染源。
尾礦粒度較細,長期堆存,風化現象嚴重,產生二次揚塵,粉塵在周邊地區四處飛揚,特別在干旱、狂風季節中,細粒尾礦騰空而起,可形成長達數里的“黃龍”,造成周圍土壤污染,并嚴重影響居民的身體健康。據專家論證,尾礦也是沙塵暴產生的重點塵源之一。
另外,尾礦中含有重金屬離子,有毒的殘留浮選藥劑以及剝離廢石中含硫礦物引發的酸性廢水,對礦山及其周邊地區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其影響將是持久的。由于我國礦山大多是依山傍水,礦山開發的許多重大環境問題,長期未引起重視,所積累的后果,*終以“跨域報復”、“污染轉移”等不同形態影響區域環境,甚至給人們帶來難以補償的災難。
二、尾礦堆存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也給企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我國共有大中型礦山9000多座,小型礦山26萬座,因采礦侵占,占地面積已接近4萬km2,由此而廢棄土地面積達330km2/a,以我國露天礦為例,排土場、尾礦庫占地面積占礦山用地面積的30%-60%。采礦活動及其廢棄物的排放不僅破壞和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資源,也日益加劇了我國人多地少的矛盾,而且礦山廢棄物的排放和堆存也帶來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環境問題,對土地的侵占和污染制約了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并危害到人體的健康等。以遼寧省為例,據不完全統計,遼寧省因礦業開發占地達2203km2,破壞土地約500km2。遼寧11個大中型鐵礦占用土地119.18 km2,破壞土地面積82km2,一些礦區植被覆蓋率已由80年代的60%-80%下降到20%-30%,且多為灌木次生林。2003年統計全省有6881處礦山,治理率僅有2.2%。
一些企業的尾礦庫已快到服務年限,有的還在超期服役。隨著尾礦量不斷增加,建立新的尾礦庫已勢在必行,這需要占用大量的農林用地。1個年產200萬t鐵精礦的選礦廠,建1座尾礦庫需占地53.36~66.7hm2,也只能維持10~15a生產之用。由于土地資源越來越緊張,征地費用越來越高,導致尾礦庫的基建投資占整個采選企業費用的比例越來越大,且尾礦庫的維護和維修也需消耗大量的資金。
三、引發重大工程與地質災害的事故源
尾礦庫是堆存流塑狀物體的特殊構筑物,被國家安監部門列為重大危險源,在全國運行的黑色礦山尾礦庫中,存在安全隱患的尾礦庫占30%,我國每年都有尾礦庫潰壩,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多年來,礦山固體廢物堆存誘發次生地質災害,諸如排土場滑坡、泥石流、尾礦庫潰壩等多起重大工程與地質災害,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損失。據對我國具有較大規模的2500多座尾礦庫統計表明,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生泥石流和潰壩200余起。如1986年4月30日黃梅山鐵礦尾礦庫潰壩,沖倒尾礦庫下游3km2的所有建筑,尾礦掩埋了大片土地,19人在潰壩中死亡,95人受傷;2000年廣西南丹縣大廠鎮鴻圖選礦廠尾砂壩潰壩,殃及附近住宅區,造成70人傷亡,其中死亡人數28人,幾十人失蹤;特別是2008年山西襄汾“9·8”尾礦庫潰壩事故造成267人遇難。尾礦庫的安全和尾礦的整體利用是密切相關的,如尾礦被整體利用,可徹底鏟除事故危險源。
四、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
我國礦產資源利用率很低,其總回收率比發達國家低20%,鐵、錳黑色金屬礦山采選平均回收率僅為65%,國有有色金屬礦山采選綜合回收率只有60%~70%。以鐵礦為例,我國資源共伴生組分很豐富,大約有30余種,但目前能回收的僅有20余種。因此大量有價金屬元素及可利用的非金屬礦物**在固體廢物中,每年礦產資源開發損失總值達數千億元。特別是老尾礦,由于受當時條件的限制,損失到尾礦中的有用組分會更大一些。
礦山固體廢物具有危害和利用的雙重性,是一種寶貴的二次資源。我國礦產固體廢物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量大、礦物伴生成分多。這主要是我國在開發礦物資源方面存在著“單打一”、“取主棄輔”等諸多問題,將許多伴生組分礦物作為廢物棄置。因此,構成了我國礦產固體廢物具有再資源化和能源化的巨大潛力。
目前,全國每年鐵礦尾礦排放量約6.3億t,以全鐵11%計算,如果僅回收鐵含量為61%的鐵精礦,產率按2%~3%,全國每年就可以從新產生的尾礦中回收1260~1680萬t的鐵精礦,相當于投資建設4~6個大型采選聯合企業。